傳統微孔曝氣目前存在問題探討
時間:2020-08-22 22:13
1、比較重視氣液傳質過程而忽略了氣泡本身的攪動作用對DO在水體中擴散分布的影響。
經典的相際傳質理論認為曝氣微氣泡越小,氣液接觸面積越大越有利于傳質。但從氣泡攪拌混合角度來看,氣泡越大其對水體的攪拌作用越強,DO在水體中擴散分布的越均勻。大量研究表明,當氣泡小到一定程度時,氣泡尺寸的減小率遠大于同時水體中氧的增加率。這說明對不同的原水水質可能存在著曝氣效果最佳的最優氣泡尺寸,而非曝氣氣泡越小越好。青島大田環境科技有限公司DT140曝氣器曝氣會形成微米至毫米級氣泡,微米級用于溶解氧,毫米級用于攪拌。
2、國內外研究的曝氣傳質模型多偏重于單個氣泡尺寸的研究,忽視了氣泡尺寸分布(即氣泡群) 對于微孔曝氣過程的重要影響。實際上氣泡尺寸和氣泡分布都是影響曝氣傳質擴散的主要因素。氣泡尺寸和氣泡數量決定了氣液比表面積,同時氣泡尺寸和氣泡數量也直接影響氣泡對水體的攪動,進而影響DO在水體中的擴散和混合。青島大田環境科技有限公司DT140曝氣器的曝氣攪拌共同作用會在曝氣器周圍形成內上升外下回的氣泡群循環流,毫米級升至水命應為水面,微米級會跟隨下降流回到池底增加溶解氧,既利于散氣又利于攪拌。
3、目前對于微孔曝氣沿水深方向的氣泡具有的能量變化與氣泡平均直徑的對應關系研究的不多。掌握微孔曝氣過程氣泡能量降低的高效氣泡尺寸分布段,對于確定曝氣系統最優工況,降低曝氣系統功耗具有著重要意義。